编办概况

重点专题

近观中国丨中原行,习近平如何“调”南北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5-19 】 【选择字号:

 
 
时间:2021-05-19        来源:中新网       字体:        
分享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中原行,习近平如何“调”南北

  作者 钟三屏

  一泓清水,从南到北。行中原,“调”南北,12日至14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河南进行了一次事关中国南北调水的专题调研。

  在中国,小到豆腐脑甜咸、大到国民性格异同,南北话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形成地分南北的诸多因素中,水扮演着重要角色。此行河南,在中国的中原腹地,习近平“专门来研究”的这件“国之大事”,攸关南北,其中的关键也是水。

  14日,河南南阳,他主持一场事关亿万国人“吃水喝水”问题的重要会议——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这一世纪工程的下一步建设发展指向。

  中国的基本水情夏汛冬枯、北缺南丰。南水北调,是旨在破解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超级工程。但自实施伊始,其承载的意涵已远超出“调水”本身。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座谈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的新表述,强调这“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指明水资源是其中重要的承载和制约因素。

  由南水北调,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调剂促进“南北方均衡发展”,到此次首提“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外界似乎可以清晰看到一个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新思路。

  之于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之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已是一个摆上重要位置的命题。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差距是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之一。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却增长放缓。

  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也寓意财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城一域的繁荣,一家一户的富足,都需要发展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此行中原之后,一个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正待出炉。

  调水也是“调”南北。习近平正是从水着手,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配更多“源头活水”。

  治水如治国,而中国在治水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为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遵循。

  例如,在调水工程实施中,中国坚持全国一盘棋,从中央层面通盘优化资源配置。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的统筹思维也是破解地区差距的关键一招。

  “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新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被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纳入习近平的视野。

  从“南水北调”到“南北协调”,不仅在于水的南北均衡,背后还有“共同富裕”这个更大范围的“均衡”。这其中更深蕴中国一以贯之的发展逻辑,“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次调研期间,习近平专程走进因南水北调而搬迁的移民村——邹庄村。他用感性的话语再一次对这一发展逻辑进行阐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